2017年1月,北京市住建委宣布要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,到2020年北京将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%的目标;据北京市住建委统计,截至2019年10月,北京已开工装配式建筑约900万平方米。
2018年10月,上海住建委透露,上海市装配式建筑落实总量已超4000万平方米,4个基地入选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。2019年2月3日,上海市住建委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和相关工作要求的通知》,新建民用建筑、工业建筑应全部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实施。
根据《湖南省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布点规划(2015~2020年)》,2020年,长沙市有望形成千亿级现代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,全市新开工建设的商品住房装配式建筑比例将超过45%,在全国推广装配式建筑既符合国情需要,是在环保要求下,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大方向,可以解决目前多地出现维权的质量问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,但市场接受、形成格局需要时间。
政策鼓励,助推行业发展装配式建筑近年来虽已进入快速发展通道,但由于与传统的建造相比,成本高企,不少企业难以接受。据业内人士透露称,与传统建造方式比,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要高出300~500元/平方米左右,行业发展仍靠政策奖励。
以上海市为例,对总建筑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以上,且预制装配率达到45%及以上的装配式住宅项目,每平方米补贴100元,单个项目最高补贴1000万元;
再如北京,对于实施范围内的预制率达到50%以上、装配率达到70%以上的非政府投资项目予以财政奖励;天津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装配式建筑企业,减按15%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。
深圳受政策引导,大规模推广装配式在深圳,2018年已将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与示范项目纳入《深圳市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》,按照规定,国家级、省市级示范基地将分别获得最高上限为100万元、50万元的资助,示范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最高可获得500万元资助。
在政策鼓励引导下,截至2018年底,深圳全市装配式建筑规模突破1300万平方米。今年2月,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文件,将深圳评为广东省首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。
近日在深圳市龙华金茂府现场,其营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,龙华金茂府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了40%左右。装配式建筑在项目建造过程中,通过提前预制部件,缩短施工周期,实现了节点精细化、作业标准化、体系创新化、专业协同化、质量管理可视化等建造方式,镶嵌入科技与智慧系统,落地国家节能、节约、绿色、高效的各项建筑指标,解决了传统建造不精细、不标准等行业痛点。
而在深圳另一大型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现场,即便已是晚上10点过,记者工地旁的天桥上看到,被围挡起的建筑工地依然灯火通明,大货车在工地来回穿梭,大量预制柱等预制建筑部品堆放在工地中央,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。
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深圳目前在大规模推广装配式建筑,由于有一定补助,企业开始慢慢接受这一生产方式,这也是不少工地施工周期缩短的重要原因。